榜样经管|自由思考展鹏程,上下求索学术路

2019年12月18日    访问:

自由思考展鹏程,上下求索学术路

 

 

 

当谈到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时,他提到:“学术比较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可以自由的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追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来看,学术之路相较于其它是最适合我的。”不是盲目从众,不是一时脑热,而是深入分析,明晰自己的追求是“探寻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由的思考”后,确定了发展潜力较大的学术研究之路。

“自由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纯粹的一面,在成年世界的熙熙攘攘,留给我们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再被压缩,而他保持了自己的好奇,保留了自己对学习的初心,愿意在漫长而艰苦的学术之途中自由的思考。

 

 

读博很辛苦,他不免笑谈:博士生一般很难很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吧。毕业的压力,确实会要求我们把精力更多的向学习倾斜,所以最好的方法只能是学着去适应。”但努力去适应这样忙碌甚至枯燥的生活也并不意味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自己的爱好能在压力大的生活中帮助减压。

“我会和同学一块儿去东湖跑跑步。然后就是,如果聚餐的话,我基本会做到随叫随到。”这是他谈到的自己学习之余的活动。平衡学习和生活在一些情况下很难,他选择慢跑和保持练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常言“学海无涯”。对这句话他有深刻的体会:“做学术是件没有止境的事,往往在研究手上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更多新的问题。事实上,你对自己所研究的领悟越深入,越是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所研究的问题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许多其它问题相互关联。就像一下子打开了知识宝库。

面对外界对他研究成果的赞誉时,他认为:“我没觉得自己学术成就很高。学术研究是没有上限的,我还不至于刚扑腾两下翅膀,就觉得自己上了天。”真正深入学术研究的过程,才会有这样的体会。郝鹏对学术怀有崇敬之心,不断探索发现的问题。

学术之路不易,困难常有。他谈到了让一次次被“拒稿”的经历,直言"心态崩溃“。对此,他的应对之策是:“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非常需要和导师、同学交流的,需要查阅一些资料、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学术研究并非闭门造车,多交流才能知道自己问题在哪、该在哪里改进。同学之间多交流也有利于保持自己的心态。

 

 

让郝鹏感悟越来越深刻的一句话是他的导师方德斌教授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把问题想清楚。

他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举例:“我之前不是特别理解这句话,但当我真写了几篇论文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问题才是论文的关键和核心。有没有把问题想清楚,决定了论文创新点是否科学、内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合理,不然很容易把论文写的主题模糊、主次不分、论证过于单薄或者过于臃肿。做人做事大概也是这样。”这是他对于学术论文的感悟,也是给走向学术之路的众多学子的建议。

如郝鹏学长所言,学术之路漫漫,求索的道路很长。保持自由思考的初心,维持心态的平衡,是踏上这条艰辛的征途必备的条件。

 

 

 

文字|周赵君